最近因为精神状态问题,在知乎写回答对我来说越来越成为一件负担,但是在电影院,宫崎骏给了我没有烦恼的两个小时,回家后看知乎回答,看着看着,突然觉得,我应该用我的审美和知识储备,来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,即使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愉快。
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对于宫崎骏来说,就是一部不愉快的作品,我相信看的时候观众都能感受到。
同样是一位少年、一位少女、奇幻的世界、一场盛大的冒险,在《千与千寻》《天空之城》等作品中,整体上是轻松愉悦的。主人公内心并没有心结,在面对未来时心念明确,眼神坚定。
但是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就完全不一样,虽然主人公眼神依旧坚定,目标依然明确,但他始终有心结。
他的敌人不再具有实体,不是后妈,不是怪鸟,不是幽灵,不是堡主,不是鹦鹉,主角需要面对的难题十分复杂,不是把刀斩向谁,或者把枪对准谁,问题就能得到解决。他不能离开,也无法战斗,即使见到母亲也毫无办法,即使见到堡主也无济于事,世界的崩溃是必然,他只不过是见证而已。
那么,为什么宫崎骏要拍一部不愉快的电影呢?
因为这部片子,他刀刃对着自己。
解剖自己从来不是轻松的事。
这片子实际上讲了一个非常直白的故事,只要看懂就能明白他为何要留下一个不轻松的叩问。想要看懂片子,需要正确理解片子里的几个隐喻。
这部片子有无数个隐喻,但是我只拣其中六个,组成基本脉络,分为以下六个章节,来讲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。
1、塔
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分为两个部分,一部分是1944年时期的日本,这是现实世界,另一部分则是塔里的世界,这是个幻想世界。
连通两个世界的桥梁,就是塔。
关于塔的存在,电影里有两种说法,一种是继母夏子提供的,说是一位聪明的叔公建起来的。另一种则是佣人们透露的,说塔其实是从天而降,聪明的叔公只是在外围包裹起了一层围墙而已,最终形成了一座塔,在建造塔的时候,发生了很多怪事,死了很多人。
想要理解“塔”隐喻着什么,需要熟悉日本近代历史。
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后,进入了由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,随着锁国令的实行,日本进入了长达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时期。
打破锁国令的是著名的“黑船事件”。1854年,美国准将马修佩里驾驶舰队进入江户湾,以炮舰威胁德川幕府打开国门,之后日本签订了《日美亲善条约》,这是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。日本被强迫睁开眼看世界。
随着日本和世界接轨,日本国内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谋求变革,结合日本国内的下级武士以及有实力的西南各藩,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,最终推翻了德川幕府,从此之后,大政奉还给天皇,也就是明治天皇。从这时起,开始了“明治维新”,也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化。
从天而降的塔,浑身漆黑的外表,实际上是暗喻着“黑船事件”,更进一步的说,是指西方传来的近代化思想。
所谓“聪明的太舅公”,指的便是维新派。明治维新,就是以西方思想为内核,外面包裹上日本化的东西,最后造出了一座洋不洋、土不土的塔。
但是塔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,我认为肯定不是指明治维新,其隐喻还要更深一层:它应该是明治维新后,日本政治、历史、文化体系的集合体。正如大家所说,“塔的下面是一个迷宫”。
进入这座塔,出现了一个奇幻瑰丽的世界,在这个世界里,个个动物都有隐喻,在塔里,日本的政治是可视化的。因此,我更倾向于认为“塔”代表着日本的整个体制。
2、墓主人
这里要将墓主人作为第二个章节。因为我看了网上很多解析,全都没有解释清楚墓主人的隐喻。
而墓主人的隐喻又相当重要,它是整个塔楼世界崩溃的根源,是污染的来源,是一切的起点。
相信不少人看到这里,会一头雾水:墓主人是谁?怎么完全没有印象了?
给大家提个醒。
在真人来到这个奇幻世界时,第一个见到的,就是这座坟墓。
外面用围墙围着,有着一扇金色的大门,门内却是用石头搭成的墓穴,非常简陋。
在门上,还写着一行字:“学我者死”。
对于这座墓,强大的雾子都如临大敌,鹈鹕们崇拜但是只能卑微地伏在门外,而自始至终,这座墓的主人都未曾出来过。
为什么宫崎骏要在幻想冒险的开头部分安排这样一个情节,为什么他后面又没有提到这座墓了,是他忘记了吗?
想要破解这个隐喻,需要了解世界历史。
1500年左右,欧洲人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,所谓地理大发现,是站在欧洲人的视角,“发现”了很多之前对于他们来说“不存在”的地方。
虽然说是地理大发现,但是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。
欧洲人在非洲贩卖廉价商品,挑动部族内战,收割黑奴,在美洲传播瘟疫,屠杀印第安人,在亚洲更不必说,强迫落后封建王朝签订不平等条约,扶植代理政府。
在“地理大发现”的初期,欧洲从启蒙时代进入资本主义阶段,在“地理大发现”的末期,他们完成了资本主义的血腥原始积累,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。
所谓帝国主义,即是“垄断资本主义”,是指通过资本输出,利用其它国家的劳动力、原料,为本国赚取利润。
由殖民地提供原料,由血汗工厂进行生产,再倾销到全球,通过这个循环,资本家获取了巨额利润。
这本质上,是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剥削,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。
有人会说,这种体制是公平的呀,你有资本,你也可以去剥削落后地区,你要是先进,你也可以去殖民其他地方。
确实。德国也是这样想的。
在殖民主义盛行的时期,先发国家对于后发国家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,倾销与被倾销,剥削与被剥削,不在餐桌上,就在菜单上。历来如此。
站在东方视角,欧洲人开启的殖民时代,实际上是给这个世界重新订立了一个血腥的规则:必须依靠暴力来扩张,之后获得更大资本的站在生态高位,便有权剥削下层的国家、人民。
墓主人的隐喻,关键在于金色大门上的那行字:
“学我者死”。
这句话是宫崎骏一语道破了帝国主义的本质。这句话不是墓主人的好心规劝,而是墓主人切实的威胁:学我者死。
我可以在全球范围展开殖民,你不可以。
我可以利用资本收割全球,你不可以。
那座外表金光灿灿的墓地,其隐喻,就是指这一群死而不僵的老东西。
老牌帝国主义。old money。
所有人都怕他们,所有人都不敢得罪他们。是他们开启了罪恶的循坏,也是他们夺取了最大的利益,是他们制定了规则。
如果没有他们,全世界都还生活在田园牧歌的世界当中,人类不会陷入波及全球的高烈度战争。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一套“资本”的玩法,让全球陷入互相吞噬的怪圈当中,为了金钱而疯狂。
他们是污染的源头。
3、鹈鹕
这是一群可怜的家伙。它们贪婪,它们胆怯,它们从墓主人那里学到了“吃人”。
它们吃不了海里的鱼,于是就跑去吃哇啦哇啦。
鹈鹕隐喻着明治维新之后,日本国内的新兴势力,也就是真人的爸爸那个阶层。
民营资本。
这些民营资本从老牌帝国主义那里学到了扩张和资本滚雪球,但是“海里的鱼大部分抓不了”,没那个能力。
鱼是塔内世界里唯一不会说话的,连声音都不曾发出,因此可以认为它们不指代任何实际物,我认为,海鱼应该是指“传统的自然经济”。
出海捕鱼,我吃肉,鱼油流出来分给哇啦哇啦,哇啦哇啦吃饱后就可以飞到天上去投胎,成为世界的未来。
这是在帝国主义思潮传入日本之前,日本原本的自然经济模式,哇啦哇啦即是人民。只有人民能生生不息,整个世界才能维持运转。
但是鹈鹕这种生物是被强行塞进来的。就如同明治后日本的资本主义一样,它们没有经历过西方资本主义萌芽——原始资本积累——形成庞大势力这个阶段,所以它们不能像传统的自然经济一样运作,又没办法去动墓主人的蛋糕,能做的,便只有向内压迫哇啦哇啦。
鹈鹕也知道吃哇啦哇啦会断送未来,但是墓主人带来的法则便是“不扩张就会消亡”,所以鹈鹕只能靠吃哇啦哇啦来盲目扩张,可是即使这样还是不够,新生的鹈鹕已经不会飞了。
于是,鹈鹕变成了鹦鹉。
真人的爸爸生产零式战斗机的外壳,这就是鹈鹕和鹦鹉沆瀣一气的实质证据。
4、鹦鹉
鹦鹉是整部电影里最明显的一个隐喻,就是军国主义。
宫崎骏怕你看不懂,就差把卫生胡贴在鹦鹉脸上了。
那么军国主义是怎么来的呢?
鹈鹕捕不了海里的鱼,墓主人又说学我者死得罪不起,那么日本只能以直接暴力,走上扩张的手段,参与到瓜分落后地区的狂潮当中。
1874年,日本发动侵占台湾的战争,同清政府签订《北京专约》,获得50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。
1875年,入侵朝鲜江华岛,迫使朝鲜签订《江华条约》。
1894年,发动中日甲午战争。
1900年,参与八国联军侵华。
1904年,与俄国爆发日俄战争。
1914年,一战中,对德宣战,占领青岛、胶州湾、济南,迫使北洋政府签订《二十一条》。
1918年,出兵西伯利亚。1927年,侵占东北。1939年,发动太平洋战争。
在一次次战争中,鹦鹉的势力越来越庞大。最初的几场战争实际上都是赌国运的战争,日本谨慎又小心,慢慢蚕食,直到后来胃口越来越大,野心越来越膨胀。
鹦鹉膨胀的野心和傲慢,最终导致了这个世界的毁灭。
5、堡主
堡主的隐喻也很明显,是宫崎骏自己。
他的十三块积木,对应着他的13部作品。
他所做的,在影片里说得也很清楚“寻找干净的石头,来搭建积木”。正如他的作品一样。宫崎骏的作品里从来没有血腥、暴力、杀戮。
他把那些没有被世界社会规则污染过的童真、梦想、幻想,全都捡起来,拼成一座塔,维持心灵世界。
但是他也是悲观的,甚至绝望了,因为没有被污染过的石头越来越少了。
在宫崎骏的世界观里,由墓主人开启的这种污染,实际上符合根植于人类本性中的贪婪,最终形成的这套社会规则,强迫人们以财富、资本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。
即使心灵再纯真的孩子,长大后再不愿意加入这套规则,也必须向这套规则低头。
就比如宫崎骏自己,他拼凑出来的积木真的没有被污染吗?他搭建出来的作品,照样要服从商业性,让作品卖出更多的钱,这样才能够拍下一部作品。
污染是无止境的。
他想做的,是尽量拼出一个稳定的,不会倒塌的塔,但这注定是不成功的,在鹦鹉大王眼里,这本就是很荒唐的事情——世界怎么可能因为你拼出来的这座塔而改变呢?
所以最后,鹦鹉大王随便拼了一座塔,发现不对劲后,直接一刀劈了,随后世界就毁灭了。
两颗原子弹落下,二战结束,日本无条件投降,新的日本诞生了。
当所有动物都慌慌张张地从塔里逃出来时,鹦鹉也跟着一起出来了,刚刚出来,瞬间化身成为无害的小鸟,可爱地依偎在人们肩头,并且飞翔出去,在人们脸上拉下一坨坨屎。
相信很多观众注意到了,真人从塔里出来时,脸上沾了鹦鹉屎,其他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了鹦鹉屎。
为什么宫崎骏要画这样的镜头,是搞笑?是严谨?还是随便画的?
这么长的电影,所有的镜头都没有随便。他是刻意要画这些鹦鹉屎的。
一出了塔,鹦鹉马上变得彬彬有礼起来,并且毫无惩罚地飞走了。这不是宫崎骏喜欢这些鹦鹉,不是宫崎骏只反战败不反战。
这是事实。
经过改造后的日本,当初那些发动战争的战犯受到惩罚没有呢?没有。甚至还活得相当好。
就连天皇,作为国家的元首,都根本没有受到惩罚。
在历史中,昭和天皇被包装成“没有插手,不过河”,实际上,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体制就是操持在天皇一人手中,才不是像西方那样的样子货。
在日本的新政府中,多少人都是发了战争财,安然无恙地活到新时代?并且子子孙孙,都继承家族衣钵?
就比如日本现任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,他的父亲麻生太贺吉就是煤矿起家,在二战期间,强征朝鲜劳工,赚得盆满钵满,并且娶了吉田茂的女儿,为吉田茂提供了无数政治金。随后,麻生太郎本人也娶了铃木首相的女儿,之后自己也当上过首相。
像麻生太郎这样的不是个例,很多很多。
鹦鹉拉的屎,平等地落在每一个人脸上。
说回电影,在影片最后,所有动物都从塔里出来了,几乎所有动物都发生了变形,鹦鹉是变化最大的,直接成为了无害的小鸟,雾子从人偶变成了人,但鹈鹕,没有变化。
真人爸爸就是鹈鹕。鹈鹕鸡贼的地方在于,鹦鹉赢也好,输也好,他们都会得利。
开头真人的爸爸有一句台词“塞班岛的失败反而导致了工厂销量暴增”,在战后,鹈鹕反倒成了最大的赢家,迎来了蓬勃的发展。
鹈鹕也依然盘旋在今日的天空中,依然在吃人。
6、真人·伤口
回到最初的起点,在本文开头我说过,这部电影对于宫崎骏来说是一部不愉快的作品。
最不愉快的地方,是开头段落的一部分蒙太奇。
真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争吵,他用石头砸了自己的头。
在这一段中,全程没有现场声音,没有真人的独白,也没有争吵的过程,而是用音乐铺过去了。
这一段处理得十分奇怪。
一般这样处理的蒙太奇,都是用来展现主角生活“不重要”日常片段的。电影用来覆盖声音的配乐也很轻。但是就内容而言,这段相当重要。
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,一个人在讲故事,讲到他曾经做过的错事时,轻描淡写地略过去了,好像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。
那么,是不是宫崎骏想隐瞒自己的错误呢?
不是的。
如果他想隐瞒,他根本没必要把这段放到电影里。而且整部电影,真人的头上都秃了一块,两边的毛不对称,看上去十分不和谐。
秃的这一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观众,真人做过错事。
他砸破自己的头,故意不说实话,以此换取父母的关心,放任父亲去找同学麻烦。
在我们看来,小孩子做这种事也没什么,但宫崎骏对这种行为的定义是,这是卑劣的。
在最后,塔主想将石头交给真人,真人却说,我不是纯洁的,这个伤口是我卑劣的证明,我接过石头的话,石头也会被污染。
这是什么意思呢?
真人的父亲发战争财,真人是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。他自己心中也有卑劣的思想,他不是宫崎骏以往故事里那种纯粹而正直的主人公,他是一个“真人”。
搭积木隐喻创造作品,积木则是生活的点点滴滴,是对世界的看法,艺术创作就是采撷生活中的种种,拼凑出自己的作品。
但是真人认为自己是卑劣的,所以他眼中的世界,都会被这种卑劣感染,最终创作出扭曲的作品。
这是宫崎骏对日本的担忧。
真人隐喻着下一代的孩子。日本人都是像真人这样,背负着原罪活下来的,他们都是汲取着依靠战争、暴力、杀戮的营养,成长到现在。
当灾难被遗忘,他们是否还能保持纯洁?他们还能制作出稳定牢固的作品吗?
最后,作为一个受到过日本侵害国的国民,我无意去解开日本人的心结,也无意去开导他们。
在日本侵华战争中,我的祖父、外祖父那一代,都受到过伤害,提起日本人,他们会生理性地厌恶。
每年9月,我的城市会响起防空警报,这一天是我们城市的沦陷日。这警报就是提醒人们勿忘国耻。
但是暴力的受害者,不一定就能避免暴力。
在我们的社会中,也流行着这样被污染的规则,依然在吃人。
我们的作品中,对于金钱的渴望,对于权力、地位、暴力的崇拜和全身心跪服,对消费主义的狂信,恐怕比日本要更多。
我们的国家没有鹦鹉,但是有很多鲶鱼。他们吃人的方式更加优雅,更加隐秘,更加不可撼动。
对于宫崎骏的理想,对于他追求的东西,我发自内心的认可。
对于他留下的问题,我无法解答。
编辑于 2024-04-17 09:19・IP 属地湖北